随笔,杂文

我需要安宁,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
我需要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
我需要智慧,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 《安宁祈祷词》

引言

大概是去年同样的时候,我尝试写一篇年终总结,虽然并没有一篇总结出现在去年的时间线,但文件夹中躺着的大纲,默默的展示着它的存在感,现如今我决定再尝试一次。
很难说出2024年对我来说与过去的每一年有什么明确的区别,当然具体的事物去看,可能有诸如相对往年出行了多次,久违的回了老家之类的,但我感觉那并不属于“区别”,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普通而平淡,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这所代表的含义。
一如既往,这会是一篇自娱自乐。

工作

我在现在的公司供职已经三年有余,和所有年轻的公司一样这是一家“灵活”的公司,每个季度都会有人事变动,到写总结的这个时间点,我所处的小组比我早来公司的人的占比从原本的一多半变为屈指可数,这点和我的老东家情况差不多。
工作要做的事情本身基本已经变得心应手,但公司总是会追求这之外的事情,追求卓越,追求变化,站在公司的立场这无可厚非,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环境下。

站在个人角度,虽然也不能说有多少改变,但从心态上来说逐步的从老式的“单位”变更到“企业”,找人合作起手的招呼是“老板”,虽然只是一个敬称,但这折射出的是一种心态和相处模式,比如我小时候周围的长辈会用”同志“来起手,有人来问路可能也是”小师傅“,”小同志“,而到我刚毕业的时候周围的人可能会是”小/大兄弟,哥,姐“来起手,在这些称呼变迁中,让我甚至有点恍若隔世。
回到现在,我要是再年轻一些也许会用“老师”在制造业或者工地可能会是”X工“,这些看似和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但切实的也是一种状态的反馈。

至于对前路的迷茫,对来路的惋惜略难言说,也许是逃避问题,或者也只是活在当下,就以现在的行情来说,无论认同与否技术总是服务于业务,我的工作是技术,但是想要发展,或者说作为公司来说更重要的则是业务,而怎么在这种场景下走下去属于是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阅读与娱乐

“You are what you read.” 你读过的东西,最终会塑造你。虽然通常需要取决于内容,但大多数情况下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娱乐,让这篇回顾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今年我尝试记录了我阅读的内容,这同时也可以作为我自我探索的一部分。
首先先把纯娱乐类的东西排除出去,比如网文,轻小说,各种水文,没什么营养/逻辑/内涵,或者通常认为没有这些,只供娱乐的漫画/小说/动画排除出去,只算相对正经的可以冠以书籍名目的作品今年看完觉得还不错的大概5本,正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到的统计大众每年平均阅读量的平均数。

  • 《我在北京送快递的日子》:人物传记,自传,时代一偶,有些地方略有共鸣。
  • 《城市与群星》:经典科幻,讲述了作者假设的“终极”之后人类发展的两条道路。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少年成长,牧羊少年追寻并完成自己的“天命”的过程。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人物传记,作者自我救赎的过程。
  • 《被讨厌的勇气》:思维方式,与哲人的对话,幸福的课题。

因为是总结,这里不适合长篇大论的谈感想。不管合不合适有没有用,总的来说,阅读完这些书之后,切实的感觉有些东西内化成了“我”的一部分。

再来看看被排除掉的部分:各种娱乐作品。这些东西的质量良次不齐,实际上占用的时间压倒性的多,但现在先不从中提炼些什么,即使如此也不是毫无意义,至少相对来说更容易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出口。

而说到内化,对我来说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部分:游戏。个人认为一些制作用心,剧情考究的游戏所能表达的内涵并不比任何其它艺术作品低,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称游戏为“第九艺术”的原因。不过就和书籍一样,作为一种娱乐,并不一定非要在其中找寻一些“意义”。就今年来说,对我来说社交性大于游戏性的游戏和以对战为主的游戏中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 《装甲核心6 境界天火》:“骰子已经抛下”。
  • 《荒野大镖客2 救赎》:非常的美式,对我来说,亚瑟在死的那一刻完成了他的救赎。
  • 《埃尔登法环》:”落叶捎来信息...“(在这冰冷的长夜中,漫长地思考吧)
  • 《黑神话 悟空》:“世人怎知我尘缘已断 金海尽干..”(后几章剧情质量不佳有些可惜)

个人感觉这些很难用几句话来讲明白体验,无论从游戏性,音乐,美术来说,还是从剧情性来出发,这些作品都给我带来了40~100小时的“异世”的体验,回味悠长。

最后一部分娱乐可能就是番剧了,虽然每个季度还是会习惯性得找几部看看,但更多得属于放空大脑的部分,今年硬要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 《Girls Band Cry》 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摇滚,看完之后顺便去找了 mygo 看也不错,前者更让我印象深刻,而后者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种别样的现实感。几句名台词,在看的时候其实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随着各种二创和在生活中的观察,就感觉名台词被称为名台词是有道理的,在番剧里也是这样。

生活与方方面面的变化

今年来说,最重大的变化应该属于开始直面老一辈的离去吧,放在前几年这类事情会并不会第一时间让我知晓,也许是长辈觉得那时候的我还年轻接受不了;现在看来有些道理,但多少有些过保护了。

直面这些事物,虽然我本身对这些事物依旧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或主动或被动的会思考一些生死观的内容,未必有答案,但在行事上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变得会开始“抛弃”一些东西了,比如硬盘里存了很久的想着也许会用到但其实永远不会用到的文件,一些当时的梗图,当然也可能是逐渐回想不起来意义,算是一种与过去的自己的告别吧。

作为一种回忆不起来的衍生,开始写类似日记的东西记录自己的状态以及短期计划,效果还不错,无论是梳理心情还是作为记忆的补充都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同时能切实的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变化,如果说“读过的东西,最终会塑造你”,那么你最终会成为你写过的东西吧,虽然不能言出法随,但从体验来说,言灵这个概念微妙的存在着。

重新捡起电子琴大概一年有余,实际上进步并不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算是心情梳理的另一个分支,了解了一些乐理,不过应用不起来,即使如此也有一种额外的获得感。

最近的方方面面和高中时期有些相像,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家庭关系,过去这么多年仿佛一个镜像,有无数的可能性已经逝去,虽然没有看到新的可能性展开,但它就在那里。也许世界是荒唐的,但无论如何至少思想是自由的,虽然感觉我的心理/心境强度不似以往,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也是时间流逝的一个侧面。

开始

照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总结和展望。但这篇总结写的很抽象,我几乎可以确信别人或者未来的自己读起来会有一些云里雾里。既然都这样了,那就电波到底吧,跟随自己的内心。

原本我可能并不喜欢计划,现在可能也不喜欢,认为有个事情在那会让人总想着它而焦虑。实际上我常列计划,我认为我需要计划,无论做什么有个计划总会井井有条一些,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实际上列不列计划,执行的还是那些东西,计划并不是轨道,没有强制性和约定性。但会起到一个灯塔的作用,如果迷失了可以快速的找到方向。

那么来年我想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身体方面,这两年我的睡眠时间是趋同的,根据基准不同,评价上来说谈不上坏,但并不健康,各项身体指标说明了这一点,这块要在统计上有些改变。

工作方面,本职工作自不用提,需要额外投入一些精力在发展上,无论是东搞西搞,还是考证,或者副业,不需要追求有用性,但是需要一些信息输入,有输入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要如何有用。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 劝学

生活方面,首先是内心平衡方面的调整,虽然能通过各种方式舒缓心情,但明显时间占用过多了。
纠结于没有答案的事物,反而无法有所行动显得有些本末倒置,有的时候可能只要在走就是在“向前走”。

再然后就是学习了,不管有用没用,我需要获得一些充实感,重在体验,人生都是第一遭,这个概念其实也可以扩展出来很多东西。

评论

This is just a placeholder img.